昨天晚上,我娃所在的小學開了線上家長會。
校長先是講了下目前形勢,以及居家需要的衛生注意事項,之後又強調了下寒假作業的完成率。
這些倒是平淡無奇,沒什麼出彩的。
但當校長說起有些家長投訴學校作業多,孩子寫不完並分析原因時,我突然一激靈。因為校長順勢引出了家長們給孩子報課外班的人數比例。
我們這個小學有將近4000人,80%的人都給孩子報班了,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報了3個的。
3個以上(含3個)的將近1500人,占40%,有近100個家長甚至給孩子報了6個課外班!
之前曾感受到家長們給孩子報課外班的熱情,也知道不少孩子是上著課外班的,但如今出了準確資料,而且還是自家娃一個學校的,我的確是被嚇了一跳。
我所在的城市,一個興趣班一年大約要花一萬塊,如果是語數英主課補習班價格要更高。
那些報6個班的家長,一年在這塊的開銷得六七萬。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已經上心到如此地步了嗎?
想想也是,二三十年前,我們做父母的這一代人,是靠題海戰術和苦學苦練才成功上岸,考上大學在城市安家。
當年教育資源匱乏,比的就是學習的拼勁。如今各種興趣班培優班遍地開花,單靠苦學已經不管用,不往課外班裡砸錢能行嗎?
▲家長們給孩子報課外班,目的到底是什麼?
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,我和周圍很多家長都探討過孩子課外班的事情。我認為家長們給孩子報班,目的各異。
有覺得孩子這塊較弱,想要加強的,比如練字班、跳繩班,也有想讓孩子全方面接觸、啟蒙興趣的,比如報了聲樂班、美術班、陶藝班。
還有覺得孩子運動量不足,想要娃被迫鍛煉的,於是報了籃球班、乒乓球班、跆拳道。當然也有比較焦慮,看見別人報了覺得自家不報不行的,比如我自己。
目的不同,相當於出發點不同,那麼到達的終點就不同。不過,不管你出發點如何,途中都要謹防以下坑:
▲給孩子報課外班,需要謹防以下坑
①警惕「報了班我就盡了力,孩子也學到了」的假像
很多家長覺得,別人家孩子報了兩個班,我報了三個,也算對得起孩子了。在孩子教育這塊,我盡力了。這就是很純粹的拿報班緩解焦慮。
很多課外班,哪怕是興趣班,也需要家長全力配合老師。
比如鋼琴、書法、畫畫等需要課下勤練的技能類興趣班。如果不練,僅靠每週一兩次地學,只是學個皮毛,達不到家長「想要培養孩子一技之長」的目的。
②警惕主次科目不分,抓了芝麻丟了西瓜
不少孩子因為報的課外班太多,導致課餘時間有一半用在了上課上,學校作業完不成。如果課外班又佈置了作業,就更加焦頭爛額。
這裡提醒家長們注意的是,課外班報的再多,也要注意分清主次。
孩子的學業始終要在第一位,語數外三科學扎實了再去發展其它特長和愛好。
很多家長覺得小學一二年級學業任務不重,就想多報幾個課外班學著,卻不知道一二年級正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,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,到了三年級就很容易被其他同學拉開差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