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朋友的兒子和我兒子同年,不過她兒子的生日在九月之前,我們的則在九月之後,於是她們家去年就升了小學,誰知幾個月下來,原本又漂亮又有氣質的好友竟然被折磨得像是變了一個人,見到我,忍不住訴苦說:每天下午接孩子都會被老師留下來「開小灶」,投訴她家孩子專注力太差,上課不聽講,坐不住,和周圍同學說話……
「我簡直都不想活了!」她最後咬著牙恨恨總結道。
聽了好友的訴苦,我也心有戚戚焉。關於孩子的專注力,真是大多數父母頭疼又無奈的大問題。今年小學開學後,每天接送孩子,聽到的關於孩子專注力差的抱怨更是數不勝數。
晚上寫作業扭來扭去,三個字寫一小時。
上課不能專心聽老師講課,和周圍同學說悄悄話,甚至跑出教室或座位。
再小一點的孩子則是,吃飯要追著喂,或者看著電視才肯吃。
溝通時注意力不集中,眼神飄忽東張西望……
其實之所以孩子有這樣那樣關於專注力的問題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,在生活中,孩子寶貴的專注力被大人以這樣或那樣的關愛破壞了。
兒子三歲以前,我特別愛帶他去各種遊樂園玩,兒子在玩的時候,無所事事等著的我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父母帶孩子,看多了,就會看出其中的門道。
總結我們去過的各種各樣的遊樂園,我發現兒子喜歡玩的,永遠只有兩樣,挖沙子和釣魚。基本上我們去遊樂園,都是奔著這兩個項目去的,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。
至於那些花裡胡哨的滑滑梯、索道、蹦蹦床、各種萬變不離其宗的燈光搖搖玩具,兒子也愛,但是他最感興趣的永遠是一聲不吭地蹲在沙坑裡挖沙子,往往一挖就是一個下午,眼神堅毅,小臉上滿是專注和認真。
有一次帶孩子去常去的一家遊樂園,兒子換了襪子拿著鏟子開開心心去挖沙子,我也正松了一口氣,總算能夠坐下來休息一下。隔壁的媽媽坐了十分鐘,坐不住了,站起來大聲吆喝她家孩子:寶寶,走了,跟媽媽去玩滑滑梯!
然後就聽她四處招呼孩子:
寶寶,來跟媽媽玩蕩秋千!
我們一起來玩坐飛機。
走我們去玩蹦蹦床!
寶寶,那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,我們一起去玩吧!
於是孩子就像跟屁蟲一樣,滿場跟著媽媽屁股後面亂轉,一會兒試試這個,一會兒玩玩那個,到最後,小小的人兒居然一臉茫然地問媽媽:媽媽,玩好了嗎?我們回家吧。
真不知道是媽媽在玩還是孩子在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