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父母該如何借鑒法國父母的育兒方式,讓孩子更獨立

蠟筆小丸子 2021/01/28 檢舉 我要評論

之前說過法國1歲孩子能安靜等吃飯,餐桌旁沒飯粒,去遊樂場不吵鬧,那我們改如何借鑒法國父母的育兒方式呢?

法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非常親切的,而法國孩子也習慣會問問題,比如「為什麼這麼想的」、「為什麼要這麼做」,什麼都要問個明白,因此養成了孩子非常強的思考能力,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思維能力。

法國父母擅長調整家庭氛圍,讓緊張的家庭氛圍變得輕鬆愉快,法國父母喜歡和孩子開玩笑, 尤其是法國父親通常都比較幽默,是家庭快樂氛圍的催化劑,而法國媽媽通常會教給孩子要做自己,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是無可取代的個體,沒必要去模仿他人,做好自己就可以了。

但中國父母不像法國父母那般開明,他們把太多的學習壓力都給了孩子,甚至自己很多未完成的夢想都寄託在孩子身上,許多父母會嚴厲地對待孩子,孩子稍微犯一些小錯誤,父母就會大聲呵斥孩子。

似乎中國父母習慣了以催促的方式,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,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線讓孩子走下去。

其實中國父母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,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。像法國家長那般尊重孩子,會想辦法去瞭解孩子,然後找對策教育孩子,做一個有謀略有智慧的家長,是當父母最需要學習的,當父母的更應該教給孩子如何做自己。

讓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,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。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:

①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

在孩子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後,家長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,培養孩子自己吃飯、穿衣、刷牙洗臉、自己收拾玩具、自我管理的習慣,讓孩子成為家裡的一個小主人,安排大大小小的事情,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,不怕孩子做錯,就怕孩子什麼都不去做。

②給孩子選擇的機會

父母不要事事包辦,太過於束縛孩子反而傷害了孩子,父母插手過多的事情,干預孩子太多的瑣事,有時會阻礙孩子的成長,給孩子屬於自己的選擇權,例如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興趣班,但要提前告知孩子,自己做的選擇要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。

③家長也要做真實的自己

只有家長自己做自己了,才能換位思考,理解孩子對自由的渴望。家長不要總是指使他人做這做那,這種行為會影響孩子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。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父母什麼樣,孩子也會怎麼樣,所以做個真誠坦率的父母也是很重要的。

④不扼殺孩子的獨立意識

當孩子希望嘗試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時,家長不要加以阻攔,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。不要輕易扼殺孩子獨立意識的萌芽,對孩子適時地放手,是一種睿智的表現。

真正的愛從來都不是掌控,中國父母要多多地反思自身,不要去安排和計畫孩子的人生道路,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,要尊重和塑造孩子的內在價值,因為未來是屬於孩子的,他們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,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。

對於父母來說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可是很多時候,家長總是忘記聆聽孩子的聲音,不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選擇,把自己認為好的都給孩子,從來不去關心是否合適。

愛孩子,就請讓他做自己,就像法國父母的教育核心,最重要的不是看到孩子有多麼的成功,而是盡可能地讓孩子過一個完整的精彩人生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