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學了三年鋼琴,孩子只會一首亮晶晶,家長還應該繼續嗎?」

蠟筆小丸子 2021/02/24 檢舉 我要評論

不久前,我在網上看了一檔綜藝節目,原本是演員PK演技的地方,卻因為導師章子怡的一句話變成了的大眾范圍內的討論議題,內容有關個人天賦。

「沒有天賦的努力毫無意義。」

這話是章子怡評論演員盛一倫的時候給出的結論,雖然網友也能看出盛一倫在演技上還沒入門,但還是被章子怡的一針見血紮了心,連我都覺得一口血梗在喉嚨。

巧合的是,前段時間我剛接到一位家長的諮詢,對方表示女兒已經9歲了,練習鋼琴三年,每天一小時雷打不動,怎麼看也該入門了。

可三年過去了,女兒還是只會一首《一閃一閃亮晶晶》,別家孩子一天能學會的曲目,女兒學一年還是磕磕絆絆。

這不禁讓他產生疑問,沒有天賦的發展,是否要因為孩子的喜歡而繼續下去?

沒錯,他家女兒練習鋼琴並非被迫,而是出自喜歡,可惜毫無天賦,和盛一倫在演技上如出一轍。

都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,但從現實角度來看,這話雞湯意味更盛,天賦和愛好從來不是一回事,堅持下去,是否真的有意義呢?

這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,似乎聽從名人的言論是正確的,但任何事都要一分為二看待,耽誤了孩子的正向發展一樣可能毀了孩子的後半生。

不如我們今天就以名人案例來說下,家長要如何處理這種情況?目的不同,各取所需。

▲孩子的天賦與未來

天賦有多重要?

以章子怡為例,她早年是舞蹈學院最努力的學生,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,同學曾說早上起床時發現章子怡已經在練習舞蹈了,但晚上睡覺時,章子怡還未從練習房回來。

可這種努力程度並未給章子怡帶來任何光環,因為她沒有天賦,她起早貪黑比不上同學隨便跳跳,領舞永遠輪不到她。

也就是那個時候,她認識到了天賦的重要性,後來,她成了張藝謀欽點的女主角,一戰成名,因為她在演戲上天資卓越。

我們的孩子也一樣,天賦就如同神筆馬良手中的筆,能夠讓孩子在發展道路上如虎添翼。

但是,沒有天賦就不該發展了嗎?

並不是,我們的孩子大多都是普通人,天賦上差距不大,如果只有天賦高的人才有資格追逐夢想,那通往藝術的道路該有多寂寞。

很多家長以個人案例現身說法,表示天賦決定未來的上限,努力則決定人生的下限。如果孩子沒有天賦還強行努力,那會不會耽誤未來的良性發展?那就要從我們的目的說起了。

▲人生抉擇點:天賦與目的

①只為功成名就:不可一條道走到黑

以求助的家長為例,女兒非常喜歡鋼琴,卻毫無天賦,若家長的目的是讓女兒通過鋼琴走上藝術道路,那我的答案會跟章子怡一樣:還是換一條路走吧。

對孩子來說,愛好不如天賦重要,當家長的目標更傾向于功利(非貶義)時,那孩子沒有天賦的發展道路就需要儘快修正,因為天賦決定發展上限。

比如,孩子三年才學會彈一首亮晶晶,這就代表她在鋼琴上毫無天賦可言,強行繼續下去,孩子可能無所謂,但家長一定會崩潰,不如儘快尋找新的出路。

②不為名利為初心:孩子開心最重要

在節目中,盛一倫面對章子怡的評價流下了眼淚,而他本身是不喜歡哭的性格。

演員是他的夢想,哪怕知道自己沒有天賦,他依然選擇堅持下去,繼續自己的演員道路。這其中就有不為名利的赤子之心,也是值得眾多家長學習的。

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夢想都被與名利捆綁在一起,仿佛孩子無法走到巔峰就沒必要開始一般。

若是家庭經濟困難,產生這個想法不為過,畢竟家長指望孩子通過藝術跨越階層。

但若是家庭條件還不錯,就像盛一倫一般,不需要為溫飽擔憂,那家長就沒必要太重視結果,孩子的初心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。

既然努力能決定孩子的下限,那家長不如拋開名利路,全神貫注于孩子的努力和發展,有些道路可能非前人開闢,走走試試才能知道最終結果。

就像梵古,不也是與時代格格不入,被誤會是繪畫上的「蠢材」?可百年之後,被載入史冊的只有他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