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家長: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,就是在這4件事上放縱!

蠟筆小丸子 2021/01/27 檢舉 我要評論

天下的父母,沒有不疼愛自己孩子的。

愛孩子,是父母的天性。但是,再疼愛孩子,也要跟孩子明確「不能做哪些事情」。

正所謂「無規矩不成方圓」,身為家長需要從小給孩子在「可以」與「不可以」之間劃一條界限,使得孩子的行為有章可循。

因此,家長再愛孩子,也不能在這4件事情上放縱,否則只會毀了孩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謊話連篇

8歲的孩子施展「武功」,把花瓶打破的故事。當媽媽問起這件事情時,他卻沒有說出事情,卻說是家裡的貓幹的;

老師明明佈置了家庭作業,但是孩子回到家裡卻顧著玩遊戲,騙家長說今天沒有佈置作業;

……

類似這樣愛說謊的孩子確實有不少,這也是很多家長所煩心的問題: 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,怎麼就學會撒謊了呢?

不少家長回饋,孩子越大越難管,不聽話,總愛說謊,但又不知道怎麼管他,有時候就只能當什麼事都沒發生過。

但是,育才君想說家長的縱容,也許會害了孩子一輩子!

孩子說謊的危害:

長期存在,會引起性格扭曲。

喪失信譽,以後很難結交朋友。

沒有責任感,以後性格也會向投機取巧轉變。

改變孩子愛說謊的毛病有以下對策:

●以身作則

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,家長首先需要以身作則,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,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受到家長的影響,變得不愛說謊。

●鼓勵孩子說實話

如果孩子願意說出實行,那麼,家長可以利用此次機會鼓勵孩子,這對孩子說真話這件事情也可以有良好的回饋。

●事發後懂得安慰

雖然孩子做錯事情了,但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,說出實情,身為家長理應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安慰。

面對孩子說謊,家長不應暴跳如雷、打罵怪責,而是保持理智、耐心寬容,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關心。

只有家長能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,並且得其所需,孩子才能改變愛說謊的壞毛病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

   過度滿足

有一位讀者在後臺留言:「孩子在家裡什麼都不缺,想要什麼我們都能滿足他,但是,發現他現在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。」

我回復他:「這會不會是過度滿足孩子的後果呢?」

現在,很多人的家庭條件都不錯,孩子的過度需求,家長過度滿足非常普遍。

其實,過度滿足,是一種傷害,是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挖坑。

輕易滿足孩子,長久以往,會把寵溺當成一種習慣,以自我為中心,缺少獨立自主的精神。

在孩子的印象中,他能呼風喚雨,能理所應當得到一切。當家長滿足不了孩子時,孩子就會產生埋怨。

小時候被過度滿足的孩子,長大後對生活、身邊的人也會提出各種過分要求,這對未來的成長非常不利。

所以,好的家長,懂得孩子成長的需求,關注孩子內在精神需求,然後陪孩子一起成長。

家長減少對孩子過度滿足的對策:

●適當拒絕,在拒絕時,態度要堅定,說明原因。

●引導孩子思考其他可能滿足需求的方式,重新提出要求。

●説明孩子判斷,並且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的基礎底線。

作為家長,我們需要不斷去學習,哪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,在滿足孩子需求時,還應該給他最及時、最真實的愛,這樣他才能長成美好的模樣。

        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沒有時間觀念

發現不少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,比如:

早上賴床不肯起;

去上學磨磨蹭蹭,甚至經常遲到;

做作業磨嘰,要睡覺了還沒有寫好;

做事情沒規劃,想一出是一出;

……

上面所說的,各位家長是不是很熟悉?

其實造成以上的現象就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,加上家長沒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。

甚至有的家長還認為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,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懂的。

但是,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,不好的習慣,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會越來越嚴重。

因此,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解決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對策:

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;

●讓孩子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;

●指導孩子制定時間安排表,並且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容完成;

●讓孩子懂得利用零碎時間;

要教育孩子儘量提高效率;

要適當增加孩子的緊迫感;

為了孩子未來,家長給孩子越早建立時間觀念,家長放手時就會越放心,越輕鬆!

    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從不做家務

最近有一位家長跟我傾訴,她的孩子上小學了,每次輪到她孩子值日,她都需要跑去幫孩子打掃,因為她從來都沒讓孩子做過家務。

她總感覺哪裡不對,但又說不上來。

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,被家人捧在手心上,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只負責把書讀好,其他事情都不需要處理。

這類孩子即便分數高,但其他能力卻很弱,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,離開父母就無法適應外面的環境。

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:

愛幹家務活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活的孩子,長大後就業率是15:1,犯罪率1:10。

所以,身為家長,再愛孩子,在家務活上也不能縱容孩子,而是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做家務活的能力。

做家務的孩子有哪些優勢呢?

愛做家務的孩子,責任心一般都會很強。

鍛煉動手能力,提高認知能力。

獨立能力也會提升,即便沒有家長在身邊,孩子也能照顧好自己。

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,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。

那麼,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做家務的能力呢?

讓孩子愛上做家務的對策:

家長要重視勞動教育,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;

家長以身作則,樹立孩子做家務意識;

●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技能,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找到樂趣;

●告訴孩子做家務的好處,經常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;

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時,家長需要隨時監督,如果孩子做的不夠好,我們需要耐心教育。

孩子未來的路還很長,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。

好的家長是那個授之以漁的人,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地嚴絲合縫。

生活如品茗,懂得吃苦才有回甘。

家長再愛孩子,有時也要適當放手,對孩子狠心點,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長大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