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,「棍棒教育」流傳已久,在一個家庭裡,如果孩子不聽話,冒犯家長的權威,不少家長會使用暴力,美名其曰「是為了孩子好」。不過,好在這種現象是時候終止了......
昨天,我跟樓下幾位鄰居聊天,原本挺愉快的,突然有一位鄰居提到,最近家裡孩子不聽話,可把他氣壞了,忍不住打了孩子。
然後,我感覺聊天氛圍就變了,果然有人忍不住教育他,孩子不聽話,可以好好講道理,但是最好不要打。
我這位鄰居還不服氣說:「孩子是我的,我想打就打,難道還犯法?」我不開玩笑地說:「打孩子,是犯法。」
▶孩子是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人,不能隨意任人打罵
一直以來,很多家長認為,打孩子是家事,想打就能打,並不關別人的事情。但事實上,並沒有這麼簡單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》裡面有明確規定,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、和睦的家庭環境,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。
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,禁止虐待、遺棄未成年人.......也就是說,如果家長隨心隨欲,對孩子想打就打,其實是跟法律作對,知法犯法。
因為,孩子出生以後,他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,即便家長是生養他的人,但是也只是履行撫養義務,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,和附屬物品,想怎麼處置都行。
▶「棍棒教育」打罵孩子帶來的弊端
無可否認的是,打罵孩子的行為,在我國由來已久,甚至很長一段時間,它還是家庭文化中的一部分,家長打罵孩子,樹立個人權威,對孩子進行約束,被人們認為理所當然,並沒有異議。
但是,這不並不代表,打罵孩子就是正確的,相反打罵孩子的弊端,一直都是存在的:
①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隱患,有礙於今後的生活
打罵孩子是家長常用的手段,有的家長也習以為常。但是,打罵孩子,是暴力的行為,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隱患。
2012年美國《迴圈》雜誌發表過一項研究發現,那些童年時期,遭受中度體罰的孩子,成年後心血管發病率提高了1.02倍。
雖然,有的家長打孩子,一開始的目的是好的,不過是想對孩子進行小懲大誡,打打屁股等不易受傷的部位,讓孩子長長記性而已。
但是,一旦家長下手沒輕沒重,傷到了孩子。孩子小的時候,傷勢可以恢復,但是長大後心理健康卻容易出現問題。所以,勸家長不要輕易打孩子。
②破壞親子關係,引起家庭動盪
孩子年齡再小,他們都是有思想、知榮辱的,家長的打罵行為,不僅讓他們感覺到肉體上的疼痛,更多地是帶來人格上的侮辱。